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,智能建造正以破竹之势重塑建筑行业的发展格局。中建八局二公司山东大学国家医学攻关产教融合创新平台项目,通过智能建造技术与东方设计理念的深度融合,创新应用流态固化土工艺破解狭小空间回填难题,并以"天圆地方"形制打造特殊功能空间,将科技突破、绿色施工与文化传承融为一体。项目不仅实现了工程效能与质量安全的显著提升,更在建筑形体中注入东方哲思,使这一特殊空间成为医学前沿与时空共鸣的载体,为精密医学研究开拓新境,也为传统建筑业智能化转型树立了典范。
项目施工过程中,面对宽度仅80公分的肥槽区域,传统土方回填作业面临极大挑战。狭窄的空间不仅限制了大型机械的进入,更因操作空间不足导致人工回填效率低下,且难以保证压实质量,极易引发沉降风险。
项目团队深入调研后,创新选用"流态固化土"工艺,突破技术瓶颈:通过实验室精准配比,将素土与水泥按科学比例混合,并加入专用固化剂和水,经搅拌形成具有高流动性的流态固化土;借助小型泵送设备或柔性输送管道,将混合材料精准注入肥槽狭窄区域,利用其自流平特性实现均匀填充,并通过固化反应快速形成稳定结构。
该方案不仅彻底解决了狭小空间回填施工的"卡脖子"难题,更通过材料改性显著提升了肥槽结构的整体强度与耐久性,经检测,其抗压强度高于传统回填材料,有效保障了特殊空间的性能要求。同时,该工艺大幅缩短了施工周期,较原计划节约工期20%,真正实现了技术创新、效率提升与绿色施工的完美融合,为项目的顺利交付奠定了坚实基础,也为类似狭小空间回填工程提供了可复制的解决方案。
“国之重器、医学殿堂”——山东大学国家医学攻关产教融合创新平台,作为承载重大科技使命的基础设施,将以推动前沿医学突破为己任,为高水平研究提供国际领先的长期运行支撑,其国际影响力彰显国家科技实力。(李祺、孙裕泽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