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南昌市东湖区青山湖畔,一座融合“湖畔明珠 一叶青舟”设计意象的扇形建筑正拔地而起。作为南昌市“十四五”重点文化工程,南昌市图书馆新馆不仅以300万册藏书量、2000个阅览席位的规模填补老城区大型公共图书馆空白,更通过“窗墙+遮阳表皮”双层幕墙、光储直柔建筑、低碳优化围护结构、新型能源微网等创新技术,打造省内领先的零碳建筑示范项目,预计2026年10月竣工后,将成为集文化服务、绿色示范于一体的城市新名片。
设计理念:自然与科技共生的“低碳范本”
新馆以“外延至远,内聚向心”为核心理念,充分适配南昌气候特征,将节能降碳贯穿建筑全生命周期。其不规则扇形造型最大化利用青山湖景观资源,同时通过被动式设计减少能源消耗:外立面采用双层幕墙体系,内层隔绝热辐射,外层遮阳表皮降低空调负荷;室内中庭利用空气热压效应实现自然通风,夏季可降低中庭温度3-5℃。“项目从设计阶段就锚定‘零碳’目标,计划对143种零碳建筑技术从建筑设计、低碳建造、低碳运行、低碳行为、监测与判定等技术领域进行应用示范。”项目管理人员介绍。
技术创新:多项绿色技术构建“超低能耗”体系
新馆的零碳实践体现在细节之中:优先使用本地绿色和低碳建材,减少建材运输碳排放;配备BIM数字化运维系统,实时监控能耗数据,动态调节空调、照明系统;利用再生水、雨水等非传统水源代替市政供水或地下水供给景观、绿化、冲厕等杂用,节水率达30%。
建设进展:主体结构封顶,2026年将迎读者
目前,中建八局承建的图书馆新馆主体结构已经封顶,目前进入钢结构、幕墙安装和二次结构施工阶段。项目成功克服了临湖地下防水、超高超跨度模板支撑、大悬挑脚手架、弧形复杂结构等施工难题。下一步将重点推进钢结构、曲面幕墙、室内装饰光伏板铺设和智能系统调试,确保2026年4月完工、10月具备交付条件。
建成后,新馆将与江西省图书馆形成“一江两岸”的文化服务格局,服务半径覆盖全市350万人口,其滨湖广场、亲水平台等设计,更将成为市民“阅读+休憩”的城市公共空间。
作为南昌建设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载体,新馆不仅为市民提供古籍修复、数字阅读等多元服务,更通过零碳技术示范,推动公共建筑绿色转型。项目将成为“双碳”目标下城市建设的“江西样板”,为江西省同类公共建筑提供可复制的低碳解决方案。